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富硒黑木耳生产的产地环境、菌种选择与制备、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产后处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富硒黑木耳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lenium-enriched Black Fungus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28T 036-2019富硒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富硒黑木耳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以下为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指出,“富硒黑木耳”是指在栽培过程中通过特定技术手段使黑木耳含硒量达到一定标准的产品。这一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基础概念框架。
二、环境要求
规定了种植基地应远离工业区、交通主干道等污染源至少500米以上,并且土壤pH值需控制在6.5至7.5之间。此外还强调了水源质量必须符合GB 5749的要求。这些措施是为了保证黑木耳生长环境的纯净度,避免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残留。
三、菌种选择与处理
要求选用经过审定并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作为母种,并且在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感染。同时建议采用液体发酵法扩大繁殖规模,这样可以提高接种成功率。
四、栽培管理
这部分内容涵盖了从建棚到采收整个过程中的具体指导:
1. 建棚时要注意通风良好且能够调节温湿度;
2. 栽培袋装填时要均匀一致,厚度适中;
3. 发菌期间室温维持在22℃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4. 出耳期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早晚适当喷水增加湿度;
5. 定期检查是否有病虫害发生,一旦发现立即采取物理或生物方法防治。
五、硒元素添加
为了实现富硒目标,在配制培养料时可加入适量亚硒酸钠溶液,但浓度不得超过0.05mg/L。另外也可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补充硒元素,使用浓度同样不可超过上述限值。这样做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不会造成过量积累危害人体健康。
六、采收与贮藏
当耳片完全展开但尚未老化时即可采收。采摘后需及时摊晾干燥,水分含量降至12%以下方可入库保存。库房内温度最好控制在0℃-4℃之间,相对湿度低于65%,并且定期通风换气。
以上就是关于《DB4228T 036-2019富硒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中一些重点条款的深度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富硒黑木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