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猪伪狂犬病的防治原则、免疫程序、监测方法、疫情报告与处理以及消毒措施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猪伪狂犬病的预防、控制和净化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rcine Pseudorab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956-2020《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是由甘肃省发布的关于猪伪狂犬病防控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疫苗接种:标准要求种猪群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免疫接种,仔猪在3周龄和7周龄时各接种一次疫苗。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种猪群体始终具有较高的抗体水平,同时保护仔猪免受早期感染的影响。
2. 生物安全措施:标准强调了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包括对进出猪场的所有人员、车辆、物资等进行消毒处理。此外,还要求定期对猪舍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
3. 监测与诊断:对于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并采样送检。标准推荐使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并通过PCR技术确认病毒的存在。及时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快速控制疫情扩散。
4. 应急处置:一旦发现确诊病例,需迅速采取封锁、扑杀及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同时,要对周边地区加强监控,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这一步骤是防止疾病大规模爆发的关键环节。
5. 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料营养结构,提高猪只免疫力;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定期检查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 培训教育: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增强责任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防控手段。只有当所有参与者都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时,才能真正实现有效预防。
以上内容基于DB62/T 956-2020的主要框架进行了概括性说明,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