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富硒农用地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评价指标及利用原则。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富硒农用地的识别、评价与合理利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lenium-Rich Agricultural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148-2020《富硒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甘肃省富硒农用地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富硒农用地的安全利用与管理。以下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给出了“富硒农用地”、“安全利用”等关键术语的定义。例如,“富硒农用地”是指土壤硒含量在适宜范围内的农田,能够生产出符合人体健康需求的富硒农产品。“安全利用”则强调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依据,避免了概念上的混淆。
二、土壤质量要求
标准规定了富硒农用地土壤硒含量应控制在0.4mg/kg至3.0mg/kg之间。这一区间既确保了土壤具备一定的富硒特性,又防止了因硒含量过高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同时,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也作出了具体要求,如pH值宜保持在6.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到作物对硒元素的吸收效率及土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三、种植管理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作物,《规程》提出了相应的种植管理建议。对于粮食作物,推荐采用轮作制度,并定期监测土壤硒含量变化;蔬菜类作物则需注意灌溉水质,避免使用含高浓度硒的水源。此外,还特别强调了施用有机肥的重要性,指出适量施用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同时有助于维持土壤中硒元素的平衡状态。
四、农产品质量检测
为了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性,《规程》要求对收获后的农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测定硒含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检查是否存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只有当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时,方可准予上市销售。这一步骤是整个流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利益。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最后,《规程》还特别关注了环境保护问题,提倡采取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同时鼓励开展科学研究,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新方法新材料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推动富硒农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综上所述,《富硒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土壤准备到产品销售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贯穿始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它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了一套科学严谨的操作指南,同时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