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iosafe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frican Swine Fever in Large-scale Pi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661-2020《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规模化猪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猪场布局与分区管理
标准要求猪场应实行分区管理,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其中,生活区应远离生产区至少50米以上,并设置独立的出入口。生产区内应按功能划分为净区和污区,净区与污区之间要有物理隔断,确保人员、物资流动不交叉。
人员管理
进入猪场的所有人员需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标准规定,所有入场人员必须在专用的更衣室内更换全套工作服,包括鞋帽,并通过风淋室进行风淋消毒。此外,严禁携带任何未经消毒的个人物品进入生产区。
物资管理
对于进入猪场的物资,标准提出了详细的消毒流程。例如,饲料等干料需在外包装拆除后,在指定的消毒间内采用臭氧或紫外线照射的方式进行消毒处理;而生鲜类物资则需要经过高温蒸煮处理后再行使用。
动物及废弃物管理
猪只调运时应严格遵守“点对点”原则,即从指定的种猪场到指定的育肥场,途中不得随意停留。同时,猪场产生的废弃物如粪便、病死猪尸体等,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随意丢弃。
生物安全培训
标准强调了定期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的重要性。猪场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内容涵盖非洲猪瘟的基本知识、防控措施以及应急处置方案等。
以上是该标准中部分核心条款的具体解读,希望对规模化猪场管理者有所帮助。严格执行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非洲猪瘟发生的风险,保障生猪健康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