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塘淡水养殖水体原位修复的技术要求、实施步骤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山塘淡水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itu Restoration of Freshwater Aquaculture Water Bodies in Reservoi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EERT 046-2004山塘淡水养殖水体原位修复技术规范》是指导山塘淡水养殖水体生态修复的重要依据。今天我将聚焦于该标准中关于底泥污染控制部分的新老版本差异,并详细解读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TEERT 046-2004与旧版相比时,我们可以发现底泥污染控制措施有了更细化的规定。例如,新标准明确了不同类型的底泥污染物应采取的具体处理方式。对于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底泥,建议采用化学稳定化技术,即通过添加石灰、磷酸盐等物质来降低重金属活性;而对于有机质含量高的底泥,则推荐使用生物修复法,比如种植水生植物吸收多余营养物质。
以化学稳定化技术为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确定底泥污染程度及主要污染物类型,这通常需要通过现场采样分析完成;其次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稳定剂种类和用量,这一过程往往需要结合实验室模拟实验来优化参数;最后实施稳定化处理后还需定期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确保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此外,在应用生物修复法时也需注意几点关键事项:一是合理规划种植区域,优先选择污染物浓度较高但生态系统相对完整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二是挑选适应性强且具有较强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品种,如香蒲、芦苇等;三是加强后期管理维护工作,包括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时修剪枯萎植株等。
综上所述,《TEERT 046-2004》对山塘淡水养殖水体原位修复提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特别是在底泥污染控制方面提供了更加具体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化学稳定化还是生物修复方法,在具体实践中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执行,才能有效改善山塘淡水养殖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