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珠芽魔芋地下球茎繁育的技术要求、环境条件、种质选择、繁殖方法、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珠芽魔芋地下球茎的繁育与生产。
Title:Part 4 of the Taro Yam Series Standar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opagation of Underground Tubers of Bletilla Stri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31/T 26.4-2020是云南省地方标准的一部分,专门规定了珠芽魔芋地下球茎繁育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第4部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产地选择与土壤条件
标准指出,繁育珠芽魔芋的种植地应选在海拔800米至18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20℃,无霜期大于270天的地方。土壤类型以壤土或砂壤土为佳,pH值范围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些条件确保了珠芽魔芋能够获得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其健康发育。
栽培材料准备
珠芽魔芋的地下球茎作为繁殖材料时,需选用无病虫害、完整无损且重量在50克以上的种球。在种植前,种球需要经过消毒处理,通常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然后晾干备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病原菌侵入,提高成活率。
种植密度与方式
推荐的种植密度为每亩种植约3000株左右,行距保持在40厘米,株距约为30厘米。采用垄作的方式种植,垄宽控制在1.2米左右,有利于排水和通风。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在垄间套种一些矮生作物如豆类等。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对于珠芽魔芋的生长至关重要。在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进入旺盛生长期后,则需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应定期灌溉以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但在雨季要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避免根系腐烂。
施肥管理
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基肥主要施用有机肥,每亩用量约2000公斤,并配合适量复合肥。在生长中期可根据植株长势适当追加氮磷钾平衡肥料,促进地下球茎的膨大。
以上内容涵盖了DB5331/T 26.4-2020标准中关于珠芽魔芋地下球茎繁育的重要技术要点,希望能帮助到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