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桃花心木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苗木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桃花心木的人工栽培及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hogan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桃花心木是一种珍贵的热带 hardwood 树种,其木材纹理美观、强度高、耐腐性好,在家具制造和建筑行业中备受青睐。云南省发布的 DB53/T 020-2016《桃花心木栽培技术规程》为桃花心木的人工林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造林地选择与整地
规程要求造林地应选择在海拔8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类型以砂壤土或轻粘土为佳,pH值在5.5-7.0之间。整地方式采用全面整地或块状整地,深度不低于30厘米。这一规定基于桃花心木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肥沃土壤的特点,确保造林地具备良好的水热条件和养分供给能力。
二、苗木培育
规程强调使用容器育苗技术,选用优质种子进行播种。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促进发芽。幼苗期要定期除草松土,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料,确保苗木健壮生长。同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尤其是立枯病和蚜虫的危害。
三、栽植密度与配置
根据规程建议,初植密度控制在每公顷1100株左右,株行距一般为2米×3米。成林后可通过间伐调整至合理密度,最终保留密度约为每公顷440株。这种密度配置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有利于形成优质的主干材。
四、抚育管理
规程指出,造林后的头三年是关键时期,每年需进行两次中耕除草作业,同时结合施肥措施改善土壤肥力。进入盛果期后,可适当减少抚育次数,但要继续关注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桃花心木对干旱较为敏感,在旱季应及时灌溉补水,避免因缺水导致生长受阻。
五、采伐利用
规程明确规定,桃花心木人工林的主伐年龄应在20年以上,且胸径达到30厘米以上时方可采伐。采伐时应遵循择伐原则,优先伐除病腐木、弯曲木等低价值部分,保留优质母树作为更新繁殖材料。此外,还应重视采伐迹地清理和后续植被恢复工作,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六、附录部分
附录A给出了桃花心木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方法,包括常见病害如炭疽病、白粉病以及主要害虫如天牛、尺蠖等的具体症状表现及其防治对策。附录B则提供了不同立地条件下推荐的栽培管理模式表格,便于使用者快速查找适用的技术参数。
总之,《桃花心木栽培技术规程》从选址到管理再到采伐利用各个环节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对于推动桃花心木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开展生产活动,共同促进这一优良树种的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