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牛主要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要求,包括防疫管理、疫病监测、诊断与治疗、卫生消毒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奶牛养殖场、养殖户及相关兽医服务机构。
Title: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ajor Diseases of Dairy Cow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7/T 46-2020《奶牛主要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发布的区域性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奶牛养殖过程中有效防控疫病。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内容出发,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深度解读。
一、预防措施
1. 养殖场选址与布局
- 标准要求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工业区及垃圾处理场所至少500米以上,并且地势较高、排水良好。
- 场区内需划分净污分区,即生产区、生活区和废弃物处理区要严格分开设置,避免交叉污染。
- 对于新建或改建的养殖场,建议采用全封闭式管理,安装自动通风换气设备以保持空气流通但无直吹风。
二、免疫接种
2. 疫苗选择与使用
- 根据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疫苗种类。例如,布鲁氏菌病活疫苗S2或M5弱毒株适用于成年奶牛群体;口蹄疫灭活疫苗则适合各年龄段牛只。
- 接种前必须对所有动物进行全面健康检查,确保无任何临床症状方可实施免疫程序。
- 每次接种后均需记录个体信息如耳标号、体重等,并保存好相关档案资料备查。
三、日常管理
3. 饲养密度控制
- 成年母牛每头占用面积不得少于10平方米,犊牛则不低于5平方米。
- 定期清理圈舍内的粪便尿液,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同时注意定期更换垫草并消毒。
- 提供充足干净的饮用水源以及营养均衡的日粮配方,增强机体免疫力。
四、疫情监测
4. 报告制度建立
- 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在24小时内上报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并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 对于确诊为法定报告疾病的案例,除了按照规定处置外,还需向周边相邻牧场通报情况,提醒加强防范意识。
- 鼓励使用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初步筛查,提高早期预警能力。
五、应急处置
5. 封锁隔离措施
- 若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划定疫点范围实行全面封锁。
- 将患病动物转移至专门隔离舍内单独饲养治疗,禁止与其他健康牛只接触。
-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正确处理死亡尸体及相关污染物,防止病原扩散蔓延。
六、培训教育
6. 技术推广普及
- 组织定期的技术培训班,向从业人员传授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及疫病防控知识。
-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及时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当中。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的良好氛围。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奶牛主要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预防、检测到应急响应等多个环节,还特别强调了人畜共患病防控的重要性。只有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奶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