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粳稻生产过程中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要求,包括灌溉制度、节水措施、田间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粳稻种植区的水资源管理和高效利用。
Title:Rice Water Resources Efficient Utiliz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Japonica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8T069-2020《粳稻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规程》是由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提出并归口的农业技术标准。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在粳稻种植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水资源,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稻产量。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给出了“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定义:通过优化灌溉方式、调整灌溉制度等措施,在保证粳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单位灌溉水量所生产的稻谷数量。这一概念强调了既要节水又要增产的原则。
灌溉方式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田间管理状况选择适宜的灌溉方法至关重要。例如,在黏土质土壤上宜采用间歇灌溉法;而在砂壤土地区,则更适合采用小水勤浇的方式。此外,还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灌水定额,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浪费。
灌溉制度的设计
灌溉制度是指导整个灌溉过程的重要依据。标准指出,应当根据粳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特点来制定灌溉计划。比如,在分蘖期需保持浅水层促进根系发育;抽穗开花期则要适当加深水位以利于花粉传播;而成熟收获前7天左右应停止供水以便于机械作业。
节水措施与管理
为了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规程提出了多项具体可行的节水措施。其中包括推广使用喷灌、滴灌等现代化灌溉设施;加强田间工程设施建设如修筑防渗渠系、完善排灌系统等;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农民良好的灌溉习惯,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提高其节水意识和技术水平。
监测评估体系建立
为确保各项节水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规程建议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这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固定观测点记录关键指标变化情况(如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高度等),运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区域范围内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效率等情况,并据此调整优化后续灌溉策略。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粳稻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多个层面的知识要点,而且紧密结合了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黑龙江流域的实际生产需求,对于指导当地农民科学种田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该标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也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