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种子处理防治病虫害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水稻生产过程中通过种子处理防治病虫害的指导和技术规范。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 Treatment to Control Rice Diseases an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784-2020《种子处理防治水稻病虫害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为科学规范水稻种子处理提供了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条文】5.1 种子精选:选择饱满、无病虫害、色泽正常的种子。
【解读】种子质量直接影响发芽率和抗病能力。饱满的种子含水量适中,营养充足,有助于幼苗健壮生长。无病虫害的种子可以避免带入田间传播病原,减少后期用药量。
2. 【条文】5.2 种子消毒:用25%咪鲜胺悬浮剂2000倍液浸种24小时。
【解读】该方法能有效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及内部的稻瘟病菌、恶苗病菌等病原微生物。使用时需严格控制浓度和时间,防止药害发生。浸种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免影响种子发芽。
3. 【条文】5.3 药剂拌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0.2%-0.3%的比例进行包衣。
【解读】吡虫啉具有内吸传导性,可保护幼苗免受害虫侵害。拌种时应均匀覆盖每粒种子,确保药效持久。操作时注意防护,避免人体接触。
4. 【条文】6.1 播种前准备:播种前7-10天整地做畦。
【解读】提前整地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种子萌发。做畦可防止积水,改善通气条件,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5. 【条文】6.2 播种密度:大田直播每亩用种量2.5-3公斤。
【解读】合理密植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个体发育良好。过密会导致通风透光不良,增加病虫害风险;过稀则浪费土地资源。
6. 【条文】7.1 苗期管理:保持田间湿润,及时查苗补苗。
【解读】水稻苗期对水分需求较高,但要避免长期淹水。发现缺苗应及时补种,以免影响整体产量。
以上内容涵盖了种子处理的关键环节,遵循这些要求能够有效预防水稻病虫害,提高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