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遥感技术预测小麦产量的术语和定义、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方法、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成果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基于遥感技术的小麦产量预测工作及相关研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mote Sensing-based Wheat Yield Foreca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780-2020《遥感预测小麦产量技术规范》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利用遥感技术预测小麦产量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遥感数据获取、处理分析以及产量预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下面选取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5.1 数据采集部分要求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或无人机影像作为基础数据源,确保空间分辨率达到1米以上,并且要覆盖整个研究区域。这一要求保证了所使用的遥感数据具有足够的精度来反映田间作物的真实生长状况。
6.2 数据预处理中提到需要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等步骤。其中辐射校正是为了消除传感器本身带来的影响;几何校正则是将图像坐标系转换到地图坐标系下以便于后续分析;而大气校正则考虑了大气对电磁波的吸收散射作用从而还原地表反射特性。
7.3 植被指数计算部分强调了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的重要性。NDVI值可以很好地表示植物的生物量和健康状态,通常情况下健康的绿色植被会有较高的NDVI值。通过计算NDVI值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评估小麦的整体长势情况。
8.4 产量估算模型构建时指出应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或者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等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这些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气象条件、土壤类型、施肥水平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9.5 结果验证环节要求至少选取10%的样点进行实地测量并与遥感预测结果对比分析。这样做可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也为改进模型提供了依据。
以上就是对DB32/T 3780-2020中几个重要条文的具体解读。遵循本标准有助于提高遥感预测小麦产量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