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栽培物联网建设的基本要求、系统架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数据管理、安全要求及运维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设施栽培领域中物联网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of IoT for Facility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778-2020设施栽培物联网建设规范》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设施农业中物联网应用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为设施栽培物联网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运行维护提供了指导,以实现精准化管理、智能化控制和高效生产。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 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采用设施栽培方式的农业生产单位,包括温室大棚、连栋温室等。它规定了物联网系统在设施栽培中的基本要求,确保技术应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2. 术语定义
- 物联网节点:指能够感知环境参数并上传数据到中心平台的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湿度计等。
- 数据采集频率:传感器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一般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设定为5分钟至半小时不等。
- 控制策略:基于预设条件自动调整灌溉、通风等操作的行为准则。
3. 系统架构
- 系统应由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及应用层组成。其中感知层负责收集现场信息;传输层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各节点与服务器;处理层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应用层提供用户界面供管理人员查看分析结果。
4. 硬件配置要求
- 每个监测区域至少安装一个温湿度传感器,精度需达到±1℃/±5%RH。光照强度检测仪的最小分辨率为1lux。
- 节点间通信距离不得超过100米,若超出此范围则需增设中继器。
- 设备供电电压宜采用24V直流电,确保安全可靠。
5. 软件功能要求
- 平台应具备实时监控、历史记录查询、异常报警等功能。当某项指标超出阈值时,系统应及时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
- 支持多种格式的数据导出,便于后续统计分析。
- 提供灵活的权限管理机制,不同角色拥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6. 施工安装规范
- 所有线路铺设前必须确认无强电磁干扰源存在。
- 室外设备外壳防护等级不得低于IP65。
- 接地电阻值小于4欧姆。
7. 运行维护指南
- 定期检查设备工作状态,发现故障立即维修更换。
- 每季度校准一次所有测量仪器,保证准确性。
- 制定应急预案,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快速响应处置。
以上内容是对DB32/T 3778-2020中关键条款的深入剖析。遵循这些规定有助于提高设施栽培效率,降低资源浪费,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