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菊黄东方鲀增殖放流的苗种质量要求、放流选址、放流时间、放流方式、运输要求以及放流效果评估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菊黄东方鲀的增殖放流活动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ock Enhancement and Release of Aquatic Organisms - Takifugu nipho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774-2020《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菊黄东方鲀》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菊黄东方鲀的增殖放流工作。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标准明确界定了“菊黄东方鲀”、“增殖放流”等专业术语。其中,“菊黄东方鲀”是指一种特定的鱼类品种,其学名为Takifugu flavidus,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意义。
2. 苗种质量要求
- 健康状况:苗种应无明显病害、畸形,活力强,能够正常摄食。
- 规格与数量:苗种规格需符合规定,通常体长应在5cm以上,并根据放流区域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放流密度。
3. 放流前准备
- 环境适应性测试:在正式放流前,需对苗种进行短期环境适应性测试,确保其能适应目标水域的温度、盐度等条件。
- 标记与记录:对于部分苗种可进行标志放流,以便后续跟踪监测。
4. 放流操作
- 放流时应选择适宜的时间段,一般避开极端天气条件,如暴雨、高温或低温时段。
- 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放流,避免对苗种造成机械损伤。
- 控制放流速度,保证苗种顺利进入自然水体。
5. 放流后的管理
- 建立健全放流档案,包括放流时间、地点、数量及负责人信息等。
- 定期开展放流效果评估,通过标记回收率、资源恢复情况等方面评价增殖放流的效果。
6. 环境保护措施
- 在整个增殖放流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不得破坏放流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 对于可能影响到其他物种生存的情况,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这些内容构成了DB32/T 3774-2020的核心框架,为菊黄东方鲀的科学增殖放流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遵循这一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放流成功率,还能有效促进长江流域乃至全国范围内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