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扯篼子花生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扯篼子花生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tected Product -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he Dou Zi Peanu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扯篼子花生生产技术规程》(DB5108/T 11—2019)是四川省广元市制定的地方标准,用于规范扯篼子花生的种植生产过程。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该标准规定,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且抗病性强的优质品种。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精选,确保籽粒饱满、无病虫害。同时要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方法包括温汤浸种和药剂拌种,以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
二、整地与施肥
标准指出,种植地块应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沙壤土或壤土。在整地时要深耕细耙,做到地面平整。基肥施用量为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30吨至45吨,并配合适量磷钾肥。追肥则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分次进行,前期注重氮肥施用促进营养生长,后期减少氮肥增加磷钾肥以利于果实发育。
三、播种密度与时间
播种密度直接影响产量及品质。标准建议的行距为40厘米至50厘米,株距为15厘米至20厘米。播种时间为每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当土壤表层温度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采用双行穴播的方式,每穴播种两粒种子,覆土厚度约为3厘米至5厘米。
四、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除草等内容。水分管理要做到适时适量灌溉,特别是在开花期和结荚期需保持土壤湿润。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除草工作要及时进行,避免杂草与花生争夺养分。
五、采收与贮藏
采收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当大部分荚果果壳变硬且颜色呈浅黄色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使荚果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平(通常不超过10%)。入库贮藏环境要求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1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60%以下,防止霉变和虫害发生。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提升扯篼子花生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保障了这一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