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技术要求及疗效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采用中医药技术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进行诊疗的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154-2020《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中医诊疗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CPPD)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CPPD的概念,即患者在站立或坐立时出现头晕、不稳感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姿势改变密切相关。这为临床医生准确识别疾病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其次,在病因病机方面,标准指出CPPD主要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湿内阻等因素导致。其中肝肾亏虚是根本原因,气血不足则影响身体机能运行,而痰湿内阻会加重病情发展。这一理论框架有助于指导后续的辨证施治。
针对具体的治疗方法,标准提出了针灸疗法作为首选方案之一。常用穴位包括百会、风池、足三里等,强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此外,推拿按摩也被推荐用于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药物治疗部分则强调了中药汤剂的应用,推荐使用具有补益肝肾、健脾化湿功效的经典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加减。同时,还特别提到可以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如前庭康复训练来增强疗效。
最后,在疗效评估上,标准建议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并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这种方法既保证了治疗效果的客观性,也为长期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中医诊疗技术规范》从多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诊疗体系,不仅体现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同时也融合了现代医学理念,对于提高CPPD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