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朝霞杨育苗的圃地选择、整地作床、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朝霞杨的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Chaoxia Poplar - DB13T 5208-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208-2020朝霞杨育苗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朝霞杨的育苗技术流程,提高苗木质量。以下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朝霞杨的科学名称及特性描述。标准指出,朝霞杨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速生树种,其特点是春季叶片呈现鲜艳的红色,秋季转为金黄色。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确保了育苗过程中对品种特性的准确把握。
其次,在“圃地选择与准备”章节中,强调了圃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肥沃的土壤以及适宜的光照环境。具体要求包括: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并且要进行深翻耕作,施加基肥等措施。这些细致的要求有助于创造一个有利于朝霞杨幼苗生长发育的理想环境。
再者,“播种育苗”部分规定了具体的播种时间和方法。建议的最佳播种时间为每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每平方米播种量约为50克左右,并且需要覆土厚度控制在1厘米以内。此外,还提到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现象发生。
最后,“苗期管理”部分涵盖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要求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灌溉,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加强水分供给;同时合理施肥促进苗木健康成长。对于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则需采取综合防控策略,如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定期喷洒预防为主。
综上所述,《DB13/T 5208-2020朝霞杨育苗技术规程》通过对圃地选择、播种育苗直至苗期管理全过程的技术指导,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升朝霞杨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