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航空医疗救护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机构与人员要求、服务流程、质量控制及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提供航空医疗救护服务的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Title:Specification for Air Medical Rescue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750-2020《航空医疗救护服务规范》是北京市发布的关于航空医疗救护服务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航空医疗救护服务的定义和范围。根据标准,航空医疗救护是指使用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等航空器,为伤病员提供快速、高效的医疗转运服务。这一定义明确了航空医疗救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伤病员,并且强调了服务的时效性和专业性。
其次,标准对航空医疗救护服务的人员配置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每架执行任务的航空器至少配备一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和一名护士。并且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至少3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同时接受过航空医疗救援的专业培训。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三,标准对航空医疗救护设备的配备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每架航空器应配备基本的生命支持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并且要定期检查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此外,还要求携带充足的药品和耗材,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第四,标准对航空医疗救护流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接警响应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飞行前需完成全面评估,到达现场后迅速开展救治并安全转运至医院等各个环节。这些流程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急救工作的紧迫性和复杂性。
第五,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第一的原则。要求所有参与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整个救援过程的安全可靠。同时,还要求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服务质量评价机制。通过定期收集患者及家属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并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航空医疗救护服务规范》从多个维度对航空医疗救护服务进行了系统规范,为保障公众健康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