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公共场所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的消毒技术要求和实施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的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交通枢纽、商场、酒店、餐饮场所等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期间的消毒工作。
Title:Disinf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Public Places - Part 4: Public Pla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749.4-2020 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消毒技术规范 第4部分:公共场所》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公共场所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期间的消毒工作。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场所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时的消毒工作。这意味着无论是商场、车站还是学校等公共场所,都应参照此标准执行消毒措施。这为不同场所提供了统一的操作指南,确保防控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基本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在进行消毒前需要对现场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感染风险评估、环境状况分析以及人员配置情况等。例如,对于高风险区域如卫生间、电梯按钮等部位,应当增加消毒频次,并选用高效消毒剂。此外,还强调了个人防护的重要性,所有参与消毒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比如手套、口罩和防护服,以保障自身安全同时避免交叉污染。
三、消毒方法与频率
标准规定了多种常用的消毒方式及其适用场景。化学消毒是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可以采用含氯消毒液、过氧化氢等有效成分较高的产品来擦拭或喷洒物体表面。空气消毒则可以通过紫外线灯照射或者空气净化器来进行。至于消毒频率,则根据具体场所的人流量及使用频率而定,比如公共交通工具内部每天至少要进行两次全面消毒;而对于开放式的大型广场,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四、废弃物处理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如废弃口罩、手套)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收集并妥善处置。标准特别提到,这些废弃物应该单独存放,并且由专业机构定期回收处理,防止造成二次传播。另外,日常垃圾也应及时清理,尤其是易腐烂变质的食物残渣,以免成为病媒生物滋生地。
五、培训与监督
为了保证各项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标准还提出了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的要求。组织单位应当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技术演练活动,让每位参与者都能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通过不定期抽查等方式核实实际执行效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综上所述,《DB11/T 1749.4-2020》为公共场所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导框架。它不仅涵盖了从预防到恢复全过程的关键环节,而且充分考虑到了不同类型的场所特点,有助于提高整体防控水平,保护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