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消毒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消毒管理及相关人员的操作指导。
Title: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Disinf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 Part 2: Centralized Medical Observation Sites for Isol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749.2-2020《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消毒技术规范 第2部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消毒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消毒对象与范围
- 标准明确指出,消毒应覆盖所有可能被污染的区域和物品,包括但不限于地面、墙壁、家具表面、门把手、卫生间设施等。这一要求确保了消毒工作的全面性,避免遗漏任何潜在的污染源。
2. 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
- 消毒剂的选择需根据病原体类型、环境条件及材料耐受性来决定。例如,对于一般物体表面可选用含氯消毒剂或季铵盐类消毒剂,而对于空气消毒则推荐使用过氧化氢喷雾或其他气溶胶消毒方法。
- 使用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配比浓度,并注意通风换气以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消毒操作流程
- 在实施消毒前,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并接受相关培训。此外,在进入隔离区之前,应对所有工具设备进行预处理,确保其清洁无菌。
- 对于高频接触点如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部位,建议采用擦拭法进行重点消毒;而对于较大面积的空间,则可考虑采用喷洒或熏蒸的方式进行大面积覆盖式消毒。
4. 监测与评估
- 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通过采集样本送检实验室分析残留微生物数量等方式来判断消毒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 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制度,详细登记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人员以及所使用的具体措施等内容,以便日后查阅追溯。
5. 特殊情况下应急处置
- 当出现突发状况比如疑似病例增加等情况时,应及时调整原有计划加强防控力度。此时可以适当提高消毒频率或者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手段,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工作人员的安全。
以上就是针对DB11/T 1749.2-2020中几个核心内容所做的简要说明,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