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豆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原则、防治策略、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和化学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绿豆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Mung Be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2069—2020《绿豆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绿豆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将从该标准中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3.1 病虫害预测预报
本标准要求在绿豆种植区建立病虫害监测点,定期观察并记录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具体来说,应每7天对田间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绿豆植株的生长状况、叶片颜色变化以及是否有病斑出现等。当发现病虫害初期症状时,应及时上报当地农业部门,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措施。
4.1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环节之一。按照标准规定,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温水浸泡法或药剂拌种等方式。例如,使用55℃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20分钟可以有效杀死部分表面附着的病原菌;而选用合适的杀菌剂如多菌灵按一定比例与种子混合搅拌,则能更有效地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
5.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作为综合防控策略的一部分,在必要时可以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洒。但需注意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施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二是不同类型的农药轮换使用,以减少抗药性产生几率;三是避开雨天作业,确保药物能够均匀覆盖作物表面达到最佳效果。
6.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型的防治方法,提倡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比如引入赤眼蜂来对付绿豆夜蛾幼虫,这种方法不仅安全无害还能长期维持生态平衡。此外还可以通过种植诱集植物吸引害虫远离主栽品种区域,从而降低直接危害程度。
以上内容只是对标准部分内容做了简要说明,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灵活调整各项措施。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