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松林内松乳菇复合群保育促产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管理、资源保护、人工促进措施及采收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松林内松乳菇复合群的保育与促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servation and Production Promotion of Lactarius deliciosus Complex in Pine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1757-2020 松林内松乳菇复合群保育促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松乳菇复合群在松林内保育和促产的技术规范。以下从规程中挑选出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松乳菇复合群的定义与分类
该规程明确指出,松乳菇复合群是指在松林环境中生长的一类真菌,主要包括松乳菇、红汁乳菇等种类。这些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规程要求对松乳菇复合群进行科学分类,以便于后续的保育和促产工作。
二、松林环境条件要求
规程强调了适宜松乳菇复合群生长的松林环境条件。首先,要求森林郁闭度保持在0.6到0.8之间,这有助于形成适宜的光照和湿度环境。其次,土壤pH值应控制在4.5至6.0范围内,且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此外,还规定了适宜的温度范围和降水条件,确保松乳菇复合群能够健康生长。
三、保育措施
规程提出了多项保育措施,包括保护林地生态环境、减少人为干扰、禁止过度采伐等。特别强调要建立保护区,定期监测松乳菇复合群的生长状况。同时,规程要求合理规划采收时间,避免过度采收影响种群恢复。
四、促产技术
在促产技术方面,规程建议采用间伐疏伐法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通过调整林木密度,增加林下光照,促进松乳菇复合群的生长。此外,规程还提倡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鼓励采用人工接种技术,直接将松乳菇复合群的菌种引入适宜的林地环境中,加速其繁殖。
五、病虫害防治
规程对松乳菇复合群可能遇到的病虫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要求定期巡查林地,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防治,确保松乳菇复合群健康生长。
六、监测与评估
规程要求建立长期监测体系,定期对松乳菇复合群的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等进行调查和记录。通过数据分析,评估保育促产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DB43/T 1757-2020 松林内松乳菇复合群保育促产技术规程》为松乳菇复合群的保育和促产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对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