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土高原地区马铃薯覆膜种植的技术要求及残膜回收的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马铃薯的覆膜种植生产及地膜回收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ulching Potato Planting and Residual Film Recovery in the Loess Plateau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997—2020黄土高原区马铃薯覆膜种植及残膜回收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特色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当地马铃薯覆膜种植与残膜回收的标准化操作。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规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关于覆膜前准备工作的规定
规程中明确指出,在进行马铃薯覆膜种植之前,需要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土壤条件的评估,要求确保土壤疏松、平整且无明显石块或杂物,以便提高地膜覆盖后的保水保肥效果。其次,强调了施基肥的重要性,建议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配比氮磷钾肥料,并提倡使用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此外,还特别提到要提前清除田间杂草,避免其与马铃薯争夺养分和水分。
覆膜方法和技术要点
规程详细描述了覆膜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求。覆膜时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以减少降雨对地膜粘附的影响。覆膜宽度通常为80-100厘米左右,垄高一般控制在15-20厘米之间。为了保证覆膜质量,要求拉紧地膜并紧密贴合地面,同时在边缘处用土压实,防止风揭现象发生。另外,规程还建议采用双层或多层覆盖方式来增强保温保湿性能。
残膜回收的技术流程
针对残膜回收部分,规程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首先,收获后应及时清理田间的残余物,包括枯枝落叶等易燃材料;其次,在机械回收过程中应注意调整设备参数,如行距、转速等,以适应不同地块情况;最后,对于难以完全清除的小片残膜,则可以通过人工捡拾的方式加以处理。同时,规程鼓励将回收后的残膜集中堆放,并通过专业机构进行资源化利用,比如制作再生塑料制品等。
注意事项与建议
规程最后还给出了若干注意事项及改进建议。一方面提醒农户注意环境保护问题,在整个种植及回收过程中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另一方面则鼓励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覆膜与回收技术手段。此外,规程还强调要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以上便是对该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能为广大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