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机械收粒减损的技术要求、作业准备、操作规范和减损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机械化收粒作业的农业生产活动。
Title:Corn Mechanical Grain Harvesting Loss Re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机械收粒减损技术规程》(DB15/T 1975—2020)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玉米机械收粒作业过程中的减损技术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3.1 收获时机
该条款规定收获应在玉米籽粒含水量降至25%-30%时进行。过早收获可能导致籽粒破损率增加,影响品质;而过晚收获则可能造成掉穗、掉粒等问题,增加损失。因此,准确判断收获时间至关重要,通常可以通过观察籽粒颜色变化和田间取样检测含水量的方法来确定最佳收获期。
4.1 收获机具准备
在作业前应对联合收获机进行全面检查与调试。具体包括清理割台、调整摘穗辊间隙以确保不损伤果穗;检查剥皮装置的工作状态,防止出现剥皮不净或损伤籽粒的情况;校准清选筛网孔径大小,避免过大导致杂质混入或过小造成堵塞。此外,还需根据土壤湿度调节履带张紧度,确保行走平稳且不陷车。
5.2 作业速度控制
建议将行进速度控制在4km/h至6km/h之间。速度过快会加大振动幅度,容易造成籽粒破碎;速度过慢则降低工作效率。驾驶员应根据实际地形条件灵活调整速度,并保持匀速前进,避免急刹车或频繁转向操作。
6.1 减少损失措施
为减少收获过程中的损失量,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理安排收获路线,尽量减少重复作业次数;二是及时清理割台上残留物,防止堆积影响后续工作;三是定期监测收获质量,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检修;四是选择合适的割茬高度,一般情况下留茬高度应控制在15cm左右,过高会影响下一轮种植规划,过低则可能损伤根部组织。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及具体生产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原则和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