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桦边材小蠹(Ambrosiella minuscula (Schedl))的检疫鉴定方法,包括形态特征观察、分子检测技术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林业植物检疫中对桦边材小蠹的检测与鉴定。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Ambrosiella minuscul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958—2020《桦边材小蠹检疫鉴定方法》是一项专门用于指导如何对桦边材小蠹进行检疫和鉴定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进境木材以及国内调运木材中桦边材小蠹的检疫与鉴定工作。这表明该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内蒙古地区的木材贸易活动,无论是从国外进口还是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木材调拨,都需要遵循此标准来进行相关的小蠹虫检测。
检疫对象
明确规定了桦边材小蠹作为检疫目标。了解具体的害虫种类对于正确实施检疫措施至关重要。桦边材小蠹是一种危害树木边材的害虫,其活动可能导致木材质量下降甚至死亡,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监测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环节。
检疫程序
包括现场检查、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等多个步骤。现场检查要求工作人员仔细观察木材表面是否有明显的虫害迹象如孔洞或排泄物等;样品采集则需按照规定的数量和部位取样以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实验室检测部分进一步细化了显微镜下观察特征、形态学分类等具体操作流程。
鉴定依据
强调了利用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的重要性,并且指出在必要时可以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确认。这一规定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传统方法基础上的应用趋势,有助于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报告编写
要求记录详细的检疫过程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发现的时间地点、所使用的工具设备、观察到的现象描述等内容。这些资料不仅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同时也便于追溯责任主体。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桦边材小蠹检疫鉴定方法》旨在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以保障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木材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运行。希望相关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项任务,共同维护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