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业数据中饲草基础数据元的定义、分类、标识和描述规则。本文件适用于草业领域中饲草相关数据的采集、存储、交换和共享。
Title:Grass Industry Data Specifications - Part 1: Forage Basic Data El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960.1—2020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中关于草业数据规范的重要文件,其中第一部分专门针对饲草基础数据元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规范。这部分标准旨在为饲草产业的数据收集、处理和交换提供统一的框架,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以下将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数据元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标准首先明确了“数据元”的定义,即在特定上下文中具有明确含义并能唯一标识的数据单元。根据用途不同,饲草基础数据元被划分为多个类别,包括但不限于品种信息、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参数等。这种分类有助于使用者快速定位所需的具体数据类型,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字段详解
# 品种信息
- 品种名称:要求使用官方认可的标准名称,避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情况发生。
- 育成年份:记录该品种首次成功培育的时间点,便于追溯其发展历史及适应性变化。
- 亲本来源:列出直接参与杂交过程的所有亲本材料,这对于遗传研究至关重要。
# 产地环境条件
- 海拔高度:精确到米级单位,反映地形地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 土壤类型:按照国际通用分类体系标注,如砂质土、粘质土等,并附带pH值范围。
- 气候特征:包括年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长期观测数据。
# 栽培技术参数
- 播种期:建议采用公历月份表示,同时说明适宜的温湿度范围。
- 施肥量:以每公顷为单位给出氮磷钾的比例组合。
- 灌溉频率:描述灌溉周期以及每次灌水量。
数据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标准还提出了多项质量控制措施:
1. 数据采集前需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
2. 使用标准化工具设备进行测量;
3. 定期开展校准工作以消除误差累积;
4. 建立健全的数据档案管理制度。
应用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饲草需求日益增加,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DB15/T 1960.1—2020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更为今后制定更高层次的技术规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可通过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建设,实现跨区域资源共享,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