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平菇培养料辐照处理的术语和定义、设施设备要求、辐照处理工艺、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平菇培养料的辐照处理过程,以减少杂菌污染,提高培养成功率。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rradiation Treatment of Pleurotus Ostreatus Cultivation Substrat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1739-2020《平菇培养料辐照处理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南省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平菇栽培中培养料的辐照处理流程。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详细解读:
【条文】4.1 原辅材料要求:用于制作培养料的原料应新鲜、无霉变,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解读】此条强调了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新鲜度和无霉变是确保后续发酵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避免因原料问题导致病虫害或杂菌污染。符合国家标准意味着要参照GB/T等系列标准执行。
【条文】5.2 辐照剂量:干料的辐照剂量应控制在10kGy至30kGy之间,湿料则为5kGy至15kGy。
【解读】不同状态下的培养料对辐射敏感性不同,因此设定了不同的剂量范围。过高剂量可能破坏营养成分,过低则无法达到灭菌效果。10kGy至30kGy适用于干燥物料,能有效杀灭大多数微生物而不显著影响养分;而5kGy至15kGy适合湿润环境下的物料,兼顾了安全性与经济性。
【条文】6.1 设备选择:应选用符合GB/T 18871规定的钴-60 γ射线装置或其他同等效能的电子加速器设备。
【解读】明确指出所使用的设备需满足特定的安全性和精确度要求。GB/T 18871是中国关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的基本标准,确保设备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并保证辐照剂量准确可靠。
【条文】7.2 处理后检测:每批次处理后的培养料需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大肠杆菌群数≤100MPN/g,致病菌不得检出。
【解读】这是对辐照效果的一个直接验证步骤。通过严格的微生物指标监控,可以确认辐照是否成功杀灭有害微生物,保障最终产品的卫生安全。大肠杆菌群数限制以及致病菌零容忍体现了高标准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
以上内容为核心条款解析,旨在帮助理解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辐照技术提升平菇栽培的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