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厨余垃圾发酵制备污(废)水处理用碳源的技术要求、生产工艺、检验方法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厨余垃圾为原料,通过发酵工艺制备的用于污(废)水处理的碳源产品。
Title:Compost of Kitchen Waste for Carbon Source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Z7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I 303-2024《厨余垃圾发酵制备污(废)水处理用碳源》中,与旧版相比,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关于碳源品质控制的要求更加细化。特别是对重金属含量限值的规定,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新版标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以重金属铅的限值为例,在旧版标准中,对于铅含量并没有明确的具体数值限制,仅提出要符合相关国家法规即可。而在TCI 303-2024中,则明确规定了铅含量不得超过5mg/kg。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前对于厨余垃圾资源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的关注度提升。
那么如何应用这条规定呢?首先,在选择原材料时就要注意筛选那些重金属含量较低的厨余垃圾来源,比如优先考虑来自家庭餐厨垃圾而非工业废弃物。其次,在发酵工艺设计阶段就需要加入预处理步骤来去除部分重金属元素,例如通过沉淀法或者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等方式降低原料中的铅浓度。最后,在生产过程监控环节也应设置专门检测点定期测量产品中铅的实际含量,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性达到标准要求。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尽管增加了对重金属含量的管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质量指标如pH值、有机物浓度等。企业应当综合考虑所有影响因素,合理规划整个生产流程,既保证产品质量又能有效控制成本。
总之,《厨余垃圾发酵制备污(废)水处理用碳源》的新版标准通过对重金属铅含量设定具体限值,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共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