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三七立枯病的病害症状、病原鉴定、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三七种植过程中立枯病的诊断与防控。
Title: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Notoginseng Damping-off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987-2020 三七立枯病诊断及防控技术规程》对三七立枯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1. 病害症状描述
标准中明确指出,三七立枯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植株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斑点,逐渐扩展为黑褐色坏死斑,严重时导致茎基部缢缩腐烂,整株萎蔫死亡。这一描述帮助种植者快速识别病害,及时采取措施。
2. 病原菌鉴定
文中提到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进行鉴定。这种精确的病原菌鉴定方法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防治措施。
3. 农业防治措施
标准建议采用轮作制度,避免连作,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同时,强调使用无病种苗和清洁田园,保持田间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
4. 化学防治
对于化学药剂的选择,标准推荐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并根据发病情况合理安排喷施次数和浓度。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安全间隔期的重要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 生物防治
推荐利用拮抗菌如荧光假单胞菌等进行生物防治,通过增强植物自身抗病能力来控制病害。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而且长效,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6. 综合管理
强调将上述各种防治手段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管理体系。例如,在化学防治的同时配合农业和生物防治,可以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以上内容基于《DB53/T 987-2020》标准,旨在为三七种植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病害诊断与防控策略。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显著提高三七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