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鄱阳湖鲇苗种培育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亲鱼选择与催产孵化、鱼苗培育及日常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鄱阳湖地区鲇鱼苗种的人工培育和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tfish Seedling Cultivation in Poyang Lake - DB36T 1283-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283-2020《鄱阳湖鲇鱼苗种培育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鄱阳湖地区鲇鱼苗种的培育工作。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详细解读:
1. 苗种来源与质量要求
标准指出,苗种应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亲本群体,并且要求苗种在出塘时具备良好的活力和适应性。具体表现为苗种体表光滑、无损伤、游动活泼等特征。这一规定确保了苗种的质量,有助于提高养殖成活率。
2. 培育环境条件
对培育池塘的要求包括面积、深度、水质等方面。如池塘面积宜控制在1-5亩之间,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同时强调池塘需定期消毒,保持水质清新,溶氧量不低于5mg/L。这些措施能够为苗种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3. 投喂管理
投喂是苗种培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标准建议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为主,辅以新鲜小杂鱼或冰鲜鱼浆。每日投喂次数为2-3次,投喂量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此外还提到要定期补充维生素C等添加剂,增强苗种免疫力。
4.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涵盖了巡塘观察、水质监测等多个方面。规定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苗种活动状况;每月至少检测一次水质指标(如pH值、氨氮含量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过科学合理的日常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各种潜在风险。
5. 疾病防控
对于疾病的预防,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主要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用药两大部分。在使用药物时必须遵循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滥用抗生素类物质,尽量选择高效低毒的产品。同时提倡生物防治方法,比如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改善水质。
6. 出塘标准
最后关于出塘时间的选择也有明确指导。通常情况下,在苗种达到一定规格(体重约50克左右)后即可考虑出塘上市。但具体时间还需结合实际生长情况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考量决定。
以上内容只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来进行鄱阳湖鲇鱼苗种培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