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日光温室茄果类蔬菜白粉病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安全间隔期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日光温室茄果类蔬菜白粉病的综合防治。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Powdery Mildew in Greenhouse Vegetable - Part 2: Solanaceous Veget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2922.2—2020《日光温室蔬菜白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第2部分:茄果类蔬菜》是一项专门针对茄果类蔬菜在日光温室中白粉病综合防治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旨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防治效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基础性的防控手段,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安排茬口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标准指出,应选择适合当地种植条件且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如耐寒性强、生长势好的番茄或辣椒品种。同时,合理轮作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避免连作障碍。此外,还强调了清洁田园的重要性,要求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集中销毁,以减少初侵染源。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通过人工操作来实现对病害的有效控制。例如,在通风口处安装防虫网可以阻止外界害虫进入温室,从而减少白粉病传播媒介的侵入机会。另外,利用紫外线灯管进行空间消毒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物理方法,能够杀死空气中漂浮的病原孢子。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技术。标准推荐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高效生物制剂进行喷雾处理,这些产品不仅能够直接杀灭病原菌,还能改善作物根际微生态环境,增强植物自身免疫力。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任何生物农药之前都必须确保其质量合格,并按照说明书正确施用。
化学防治
尽管提倡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但在某些情况下仍需采取必要的化学措施来进行紧急控制。根据本标准的规定,可以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如三唑酮、醚菌酯等进行喷洒作业。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化学药剂均需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在安全间隔期内不得采收果实,并且要交替轮换不同作用机制的产品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总之,《日光温室蔬菜白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第2部分:茄果类蔬菜》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体系,它结合了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环境污染风险。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标准,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住白粉病的发生发展,还可以促进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