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日光温室羊肚菌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选择与培养、播种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日光温室羊肚菌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Morel Mushrooms in Solar Green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170-2020《日光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是由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日光温室中羊肚菌的栽培技术,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栽培环境条件
标准指出,日光温室应具备良好的保温、保湿性能,并且要确保通风良好。温度是影响羊肚菌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8℃至25℃。湿度方面,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上,土壤湿度则需维持在60%-70%之间。此外,光照强度不宜过高,建议使用遮阳网来调节光照强度,以满足羊肚菌对弱光的需求。
菌种选择与处理
选用优质、抗病性强的菌种至关重要。标准推荐使用经过专业机构鉴定并批准使用的菌种。在接种前,应对菌种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无杂菌污染。接种时操作人员需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并对手部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感染。
培养基质配制
培养基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培养基质由腐殖土、稻壳、麦秸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具体来说,腐殖土占40%,稻壳占30%,麦秸占30%。同时,为了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还需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如牛粪或鸡粪作为补充。所有原料都必须经过充分发酵处理后才能投入使用。
播种及管理措施
播种时间一般选在秋季,当外界气温稳定下降至适合范围内即可开始播种工作。播种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通常每平方米使用约2公斤左右的菌种。播种完成后要及时覆盖一层薄土,并浇透水一次。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需要定期检查温室内环境参数是否符合要求,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调整。
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病虫害管理的基本原则。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病害,比如细菌性软腐病、真菌性立枯病等,可通过选用健康无病害的种源以及加强田间卫生管理等方式加以控制。针对常见的害虫如螨类、蚜虫等,则可以采用生物农药或者物理方法来进行防治。
通过遵循上述规程,能够有效提升日光温室羊肚菌栽培的成功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