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盐碱地水稻炭基肥的应用技术要求,包括炭基肥的种类、施用方法、施肥量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在盐碱地种植水稻过程中炭基肥的应用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arbon-based Fertilizer in Rice Cultivation on Saline-Alkali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盐碱地水稻炭基肥应用技术规程》(DB2306/T111-2019)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为指导在盐碱地种植水稻时合理使用炭基肥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盐碱化程度较高的稻田土壤上应用炭基肥的生产过程。这意味着本标准主要针对的是PH值大于7.0且含盐量较高的地块,这些地区由于土壤环境特殊,需要特殊的施肥策略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二、术语和定义
炭基肥是指以木质素类物质为原料制成的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木质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保水性。这种肥料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作物根系发育。
三、技术要求
1. 炭基肥中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45%,氮磷钾总养分含量应在15%-20%之间。这一规定确保了肥料既有足够的有机质来改良土壤,又含有适量的营养元素满足水稻生长需求。
2. 使用前需将炭基肥与农家肥按比例混合发酵,发酵时间不少于30天。通过发酵可以进一步提升肥料效果,同时减少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和杂草种子。
3.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确定,一般每公顷施用量为3吨至5吨。过量施肥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
4. 施肥方式采用沟施或穴施,并覆土压实。这种方式有利于肥料缓慢释放,避免直接接触种子造成烧苗现象。
四、注意事项
1.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稻长势,及时调整施肥方案。如果发现植株出现异常情况,如叶片发黄或者生长缓慢等,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定期检测土壤pH值及盐分浓度,一旦超出正常范围就要立即停止施用炭基肥,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土壤酸碱度和盐分水平。
3. 避免与其他化学肥料混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化学反应影响肥效。
以上是对《盐碱地水稻炭基肥应用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详细解读。遵循这些规定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炭基肥提高盐碱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