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鹅沙门氏菌病净化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净化程序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种鹅场沙门氏菌病的防控与净化。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Eradication of Salmonellosis in Breeding Gee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130-2020种鹅沙门氏菌病净化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种鹅沙门氏菌病防控的技术规范,对于保障种鹅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了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术语和定义
规程中明确指出,“种鹅沙门氏菌病”是指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种鹅疾病,该病不仅影响种鹅的生产性能,还可能通过垂直传播导致后代感染。这一定义强调了沙门氏菌病对种鹅群体的危害性以及其潜在的代际传播风险。
防控措施
规程要求在种鹅饲养过程中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其中包括:
1. 环境控制:保持鹅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确保通风良好。这是防止病原微生物滋生的基础。
2. 饲料与饮水管理:使用经过检验合格的饲料和饮用水,并定期检测水质。这有助于减少因不洁饮食引发的疾病。
3. 隔离制度:新引进的种鹅需隔离观察至少两周,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此规定旨在避免引入新的病原体。
检测方法
规程推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主要检测手段,同时辅以细菌培养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ELISA快速灵敏,能够大规模筛查;而细菌培养法则能提供更准确的确诊依据。规程特别强调,在检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疫苗接种
规程建议根据当地疫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通常情况下,初次接种应在雏鹅阶段完成,之后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加强免疫。此外,还应注意记录每次接种的时间、剂量及反应情况,以便日后查阅和评估效果。
应急处理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同时,对患病鹅群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防止疫情扩散。规程还提到,在必要时可考虑扑杀整个鹅群,以切断传染源。
以上内容是对《DB22/T 3130-2020种鹅沙门氏菌病净化技术规程》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解读。这些规定为种鹅养殖场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有助于有效预防和控制种鹅沙门氏菌病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