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池塘蟹鳜混养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池塘蟹鳜混养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Pond Co-culture of Crab and Bas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36-2020《池塘蟹鳜混养技术操作规程》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池塘中河蟹与鳜鱼的混养技术。这项标准对于提高养殖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1. 养殖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池塘水深需保持在1.5米以上,并配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此外,池底淤泥厚度不宜超过20厘米。这些条件确保了养殖环境的适宜性,为河蟹和鳜鱼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2. 放养前准备
在放养之前,池塘需要经过彻底清整。这包括清除过多的淤泥、杂草以及杀灭有害生物。通常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剂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同时,还需施加基肥以培养浮游生物,为苗种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3. 苗种选择与投放
苗种的选择至关重要。河蟹应选用健康无病、活力强的个体,体重控制在每只50克左右;鳜鱼则要求体色鲜艳、游动迅速且无明显损伤。放养密度要合理,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放养河蟹800-1000只,鳜鱼300-400尾。同时,要注意不同种类之间的比例协调,避免因竞争而导致生长受限。
4.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水质调控、投喂管理和疾病防控等方面。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等,确保其处于适宜范围。投喂时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饲料种类和数量,保证营养均衡。疾病预防方面,除了加强日常巡查外,还应定期使用药物预防。
5. 收获与销售
收获时间通常安排在秋季,此时河蟹和鳜鱼均已达到商品规格。收获前需停止喂食几天,以便清理肠道内容物。捕捞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防止机械损伤。最后,在销售前应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
通过遵循上述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升池塘蟹鳜混养的技术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