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旱轮作水稻化肥减施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包括施肥原则、施肥量、施肥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采用水旱轮作模式的水稻种植区域。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ucing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Rice under Water-Dry Crop Ro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638-2020水旱轮作水稻化肥减施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同时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肥料选择与配比
该标准明确要求肥料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产品,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以及目标产量确定肥料种类和配比。例如,在氮肥的选择上,推荐使用尿素或硝酸铵等高效氮肥,磷肥则优先选用过磷酸钙或重过磷酸钙,钾肥可选用氯化钾或硫酸钾。具体配比需依据试验结果调整,但一般情况下,氮磷钾的比例为1:0.5:0.5左右。
2. 施肥时期与方法
标准强调了施肥的关键时期及相应的施肥方式。在基肥阶段,应在整地前将总施肥量的60%-70%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以确保作物前期生长所需营养。追肥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在移栽后7-10天,第二次在分蘖末期至拔节初期。每次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15%-20%。施肥方法提倡采用沟施覆土的方式,避免直接撒施于地表造成养分流失。
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为了实现精准施肥,标准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要求每年至少采集一次土壤样本,检测其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不足多少补多少,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4. 环境保护措施
考虑到化肥减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标准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在施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肥料流失,如设置缓冲带、建立湿地公园等生态工程来拦截径流携带的养分。同时,鼓励使用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替代部分化学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以上内容是对《DB34/T 3638-2020水旱轮作水稻化肥减施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解读,希望能帮助到从事农业生产的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