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铃铛枣的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栽培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玉铃铛枣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Yulingdang Jujub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624-2020玉铃铛枣栽培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玉铃铛枣的栽培管理。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繁殖
1. 品种选择: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如“皖玉1号”等,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解读: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优良品种不仅能够抵抗常见病害,还能适应不同的土壤类型,确保栽培成功。
二、园地建设
1. 园地选择:宜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地上。
2. 土壤改良:对于pH值偏低或偏高的土壤,需通过施加石灰或硫磺调整至适宜范围(6.5-7.5)。
解读:良好的生长环境是玉铃铛枣健康生长的前提。合理的土壤酸碱度有利于养分吸收,而深厚的土层则能为根系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发展基础。
三、定植
1. 定植时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最佳时期。
2. 株行距:一般采用3m×4m的株行距。
解读:春季定植可充分利用雨季促进苗木成活率。适当的株行距既能保证通风透光,也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及后期管理。
四、田间管理
1. 施肥:每年至少施基肥一次,追肥两次以上。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氮磷钾复合肥。
2. 灌溉: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3. 整形修剪:冬季修剪时要疏除过密枝条,培养合理树冠结构。
解读:科学施肥可以满足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适时适量灌溉避免了水分浪费同时防止涝害发生;整形修剪则有助于提高果实品质并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五、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加强日常巡查,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
2. 生物防治优先: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
3. 化学药剂使用需谨慎: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喷洒,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
解读:预防胜于治疗,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遏制病虫害扩散蔓延。生物防治环保安全且效果持久,化学农药虽见效快但也存在残留风险,因此必须合理使用。
六、采收与贮藏
1. 适时采收:当果实颜色由绿转黄并带有红色斑点时即可采摘。
2. 贮藏方法:短期存放可置于阴凉通风处;长期保存则需冷藏于0℃左右环境中。
解读: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正确的贮藏方式能最大限度延长保鲜期,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