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防控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配合饲料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霉菌毒素的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ycotoxins in Compound F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616-2020《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性标准,旨在规范配合饲料生产过程中对霉菌毒素的防控措施。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内所有从事配合饲料生产和销售的企业。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要求,确保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动物健康及食品安全。
原料验收
原料验收是防止霉菌毒素污染的第一道防线。标准明确规定了原料入库前必须进行严格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水分含量、pH值以及是否存在霉变现象等指标。对于水分过高的原料应采取适当干燥处理后再入库;若发现有明显霉变迹象,则禁止使用。
生产过程控制
在生产环节中,标准强调了清洁卫生的重要性。生产车间需定期清洗消毒,并保持良好通风条件以降低湿度。此外,在混合搅拌过程中要保证充分均匀,避免局部区域出现湿度过高导致霉菌滋生的情况发生。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出厂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出厂检验程序。这不仅包括常规的质量检测项目如蛋白质含量、粗脂肪等,还特别增加了对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等多种常见霉菌毒素残留量的测定。只有当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规定限值时才能允许放行上市销售。
存储管理
对于已经包装好的成品饲料而言,合理的存储方式同样至关重要。标准建议将仓库温度控制在不超过30℃范围内,并且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同时要求堆垛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以便空气流通,防止因湿热环境加速霉菌生长繁殖。
应急预案
最后,为了应对突发状况,标准还提出了建立应急预案的要求。一旦发现某批次产品存在超出允许范围内的霉菌毒素超标情况,企业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启动召回机制妥善处理问题产品。
以上就是关于DB34/T 3616-2020《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防控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内容的具体分析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重要的行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