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民用住宅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系统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安装规范、调试与验收方法以及运行维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住宅供热计量及温控一体化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Heat Metering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599-2020《民用住宅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系统技术规范》是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民用住宅中供热计量与温控一体化系统的应用。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款出发,对这一技术规范进行深度解读。
温控器安装位置及环境要求
根据标准中的第5.1条,温控器应安装在室内便于操作且能够准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具体来说,温控器宜安装于距离地面1.4米至1.6米之间,且远离热源、冷源以及门窗等可能影响测量精度的地方。此外,温控器周围不应有直接阳光照射或强电磁干扰源。这样的设置可以确保温控器读取的数据真实可靠,从而实现精准的室温控制。
系统数据采集频率
标准第6.2条明确了数据采集频率的要求,即数据采集设备需每分钟至少记录一次当前状态下的各项参数值。这包括但不限于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供回水温度、流量等信息。通过高频次的数据采集,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还能为后续的能源消耗分析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能耗监测与统计
按照第7.1条的规定,系统应当具备实时监测和长期统计功能。这意味着不仅要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持续跟踪每个用户的实际能耗情况,还要定期生成详细的月度或年度报告。这些报告应当涵盖总用热量、分时用热量、峰值负荷等多个维度的信息,并且要易于理解,以便用户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并对不合理之处做出调整。
安全性保障措施
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依据第8.1条,所有涉及电气部分的设计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特别是对于电源接入点、电缆布线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另外,在软件层面也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手段防止非法访问或篡改数据的行为发生。同时,还建议配备紧急切断装置以应对突发状况。
结语
综上所述,《民用住宅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系统技术规范》(DB34/T 3599-2020)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它强调了精确测量的重要性,同时也关注到了用户体验和环境保护两大核心议题。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该规范执行,共同促进节能减排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