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包括总体框架、标准明细表、标准统计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及体系建设。
Title:Recycling Resource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Standard System - Composition and Requir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1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596-2020《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 构成和要求》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各个环节,促进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体系构成
1.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的构成原则、分类方法及标准明细表编制要求。
- 解读:明确了标准适用的范围,确保所有涉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和个人都能遵循统一的标准。
2. 术语和定义
- 包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基本概念的定义。
- 解读:为后续条款提供明确的概念基础,避免因理解差异导致执行偏差。
3. 标准体系构成原则
- 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 解读:要求标准体系不仅要科学合理,还要能够实际操作,具有可行性。
回收利用要求
1. 分类与收集
- 要求根据再生资源的不同种类进行分类收集,并建立相应的收集网络。
- 解读:有效的分类和收集是后续处理的基础,直接影响到资源的利用率。
2. 运输与储存
- 对再生资源的运输工具、方式以及储存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
- 解读:合理的运输和储存可以减少资源损耗,保证资源质量。
3. 加工与利用
- 规定了再生资源加工的技术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
- 解读:通过设定严格的技术标准,提高再生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 环境管理
- 提出在回收利用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 解读: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何生产活动都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监督与管理
1. 监督检查
- 明确了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活动的监督职责。
- 解读:通过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各项规定得到落实。
2. 信息管理
- 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信息管理系统。
- 解读: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实时掌握行业动态,及时调整策略。
以上内容只是DB34/T 3596-2020的一部分重点解读,实际上该标准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