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PM2.5重污染形成与消散的气象条件及其判定依据。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PM2.5重污染天气的预测、预警及评估工作。
Title: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and Dissipation of PM2.5 Heavy Pollution (DB13/T 507-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2/T 507-2020《PM2.5重污染生消气象条件》是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主要为河北省应对PM2.5重污染天气提供气象条件方面的技术支持。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标准明确了“重污染天气”、“PM2.5浓度”等核心概念。其中,“重污染天气”被定义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200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状态。这一定义为后续分析提供了统一的判断标准。
2. 气象因子影响评估
- 标准指出影响PM2.5重污染生消的主要气象因子包括风速、相对湿度、大气边界层高度及逆温强度。例如,当风速低于2米/秒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而相对湿度超过80%则可能促进颗粒物吸湿增长,加剧污染程度。这些量化指标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污染趋势。
3. 数值模式系统应用
- 提出采用WRF-CMAQ等数值模式系统进行模拟预测。具体要求包括选择适合区域特征的参数设置,如地形分辨率需达到1公里以内,并强调需要定期校验模型以确保其准确性。这一步骤对于提高预报精度至关重要。
4. 预警分级与响应措施
- 根据PM2.5浓度变化速率将预警分为三个等级:黄色、橙色和红色。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应急响应策略,比如加强道路洒水抑尘作业或限制部分工业生产活动。这种分级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5. 案例分析与验证
- 标准还列举了多个实际案例来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比历史观测数据与模型输出结果发现,在特定条件下采用推荐方案可显著降低峰值浓度水平约30%-50%。这不仅证明了理论可行性同时也增强了实践操作的信心。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要点及其背后逻辑,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