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松花江干流护岸人工林营造的技术要求,包括造林地选择、树种选择、造林方法、抚育管理及检查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松花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护岸人工林营造工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rtificial Shelterbelts along the Mainstream of Songhua Riv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659—2020松花江干流护岸人工林营造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针对松花江干流护岸人工林建设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树种选择方面,规程明确规定应优先选用适应性强、根系发达且耐水湿的乡土树种如柳树、榆树等。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树种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还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长期生存。
其次,在造林密度上,规程建议乔木树种的株行距为3米×4米或4米×5米,灌木则根据具体种类确定适当的间距。合理的造林密度既能保证林分早期的快速生长,又可避免后期因过于密集而导致的竞争现象。
再者,关于抚育管理,规程强调了定期除草松土的重要性,并指出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施肥作业,特别是在春季萌芽前和秋季落叶后。此外,还应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采取生物防治或其他环保措施加以控制。
最后,在验收标准部分,规程提出成活率需达到85%以上才能视为合格,并要求保存率达到90%,同时规定林带宽度不得少于设计宽度的90%。这些量化指标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考核依据,有助于确保工程质量。
通过上述对规程关键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DB23/T 2659—2020》充分考虑到了松花江流域的实际地理条件与生态需求,对于指导当地开展有效的护岸人工林营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