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康巴变绿异燕麦牧草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整地与施肥、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康巴变绿异燕麦牧草的栽培与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Kangba Green-Yeilo Oat For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691-2020 康巴变绿异燕麦牧草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康巴变绿异燕麦这种牧草的种植规范,它从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等各个环节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康巴变绿异燕麦品种,并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85%。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以提高出苗率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具体做法包括使用温水浸泡种子12小时后晾干,或者采用专用药剂拌种,确保种子健康无病害。
播种
播种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建议在春季土壤解冻且气温稳定回升时进行。播种方式可以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保持在20-30厘米之间。每公顷推荐播种量为30-40公斤,覆土厚度控制在2-3厘米左右。为了保证幼苗生长均匀,播种深度要一致,同时注意避免种子直接接触肥料以免烧苗。
田间管理
在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当植株长至5-6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定苗,留苗密度约为每平方米200-300株。整个生长期需要定期除草松土,特别是在拔节期前后,可适当追施氮肥促进分蘖。此外,还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灌溉排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加强水分供给,在雨季则要注意防止积水导致烂根现象发生。
病虫害防治
标准特别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提倡通过轮作倒茬、合理施肥等方式增强作物自身抵抗力。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例如,对于蚜虫可用黄板诱杀,而对于锈病则可喷洒专用杀菌剂。
收获
当康巴变绿异燕麦进入蜡熟期即可开始收割。此时植株茎叶含水量较低,有利于后续加工储存。收获后的牧草应尽快摊晒干燥至适宜含水量(一般为12%-15%),然后打捆堆放于通风良好的地方保存,防止霉变。
以上内容是对《DB51/T 2691-2020 康巴变绿异燕麦牧草栽培技术规程》部分核心条款的专业解析,希望能为广大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