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建省内水电站生态泄流设施改造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方法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辖区内需要进行生态泄流设施改造的水电站。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Release Facilities in Hydropower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水电站生态泄流设施改造技术导则》(DB35/T 1915-2020)是指导福建省内水电站生态泄流设施建设与改造的重要依据。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生态流量:指为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而需保持的最小流量。导则明确指出,生态流量应根据河流水文特性、生态环境需求等因素确定,并提出不同河段可能需要不同的生态流量标准。
二、总体要求
1. 合规性:新建或改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强调了生态优先原则,在确保电力生产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设计原则
1. 科学性:设计时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估河流生态系统的具体需求,包括但不限于鱼类洄游通道、湿地补水等特殊生态功能区段。
2. 实用性:设施应便于日常管理和维护,同时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3. 经济性: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
四、具体措施
1. 泄流设施建设:推荐使用多孔分层泄流方式,以减少水流冲击力对下游河道及生物栖息地造成的破坏。同时要求设置必要的拦污栅等防护装置。
2. 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下泄流量是否达到规定的生态流量值。当实际流量低于设定值时,系统应及时发出警报并启动应急预案。
3. 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如设备故障、极端天气等),事先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五、验收标准
1. 技术指标达标:所有设施均需经过严格测试,确保其性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2. 环境影响评价:由专业机构进行全面评估,确认改造后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 用户满意度调查:收集当地居民及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反馈,作为最终判定是否合格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水电站生态泄流设施改造技术导则》不仅注重技术层面的指导作用,还特别强调了生态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性。这对于推动福建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