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鄂西红豆播种育苗的技术要求,包括种子选择、播种前准备、播种方法、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鄂西红豆的播种育苗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Ormosia pinnata in Hube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鄂西红豆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B35/T 1912-2020)是由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批准发布的关于鄂西红豆播种育苗的技术规范。该规程旨在指导鄂西红豆的播种和育苗工作,确保苗木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范围与适用对象
规程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鄂西红豆的播种育苗活动。鄂西红红豆(学名:Swietenia macrophylla King var. eburneoides),是热带珍贵用材树种之一,在福建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生长潜力。
二、种子采集与处理
规程要求种子应从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树上采集,且需在果实充分成熟时进行。采集后的种子应及时晾晒干燥,并去除果翅等杂质。对于长期保存的种子,建议采用低温密封的方法储存,以保持其发芽力。
三、播种前准备
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如温水浸泡或酸蚀处理,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发芽。同时,要对育苗地进行深耕细作,清除杂草,施足基肥,保证土壤疏松肥沃。
四、播种方法
规程推荐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一般为2-3厘米,行距控制在20-30厘米之间。播种后要覆盖一层薄土,并适当镇压,以利于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提高出苗率。
五、苗期管理
1.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幼苗出土后,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浇水。
2. 施肥:在幼苗长出真叶后开始追肥,初期以氮肥为主,后期逐渐增加磷钾肥的比例。
3.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苗圃,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可使用生物农药或其他环保型药剂进行防治。
4. 间苗与定植:当幼苗长至一定高度时进行间苗,保留健壮苗株,待苗木达到一定规格后再进行定植。
六、苗木出圃
规程规定,鄂西红豆苗木出圃时应达到一定的规格标准,包括地径、苗高以及根系发育状况等。只有符合标准的苗木才能用于造林。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鄂西红豆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涵盖了从种子采集到苗木出圃全过程的技术要点,为鄂西红豆的优质高效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可以有效提升鄂西红豆育苗的成功率和苗木质量,为林业生产提供优质的种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