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相控阵超声成像法检测混凝土缺陷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数据分析和结果评定。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相控阵超声成像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缺陷检测和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tection of Concrete Defects by Phased Array Ultrasonic Imaging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200-2019《相控阵超声成像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是上海市地方标准,该标准为相控阵超声成像法在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4.1 检测环境要求
该条款规定了检测时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振动等。例如,环境温度应控制在5℃至40℃之间,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这是因为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性能,而高湿度可能导致仪器内部结露,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2 检测前准备
在这一部分中强调了对检测面进行处理的重要性。要求检测面应平整、清洁,并且无油污、灰尘或其他污染物。此外,还指出当混凝土表面有较大孔洞或者不规则表面时,需要使用耦合剂来改善声波传输效果。耦合剂的选择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以确保最佳的检测效果。
6.1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探头与被检对象之间的距离要保持一致,通常建议保持在10mm左右;其次,在进行扫查时,移动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不超过20mm/s,这样可以保证采集到的数据具有足够的分辨率;最后,对于复杂的结构件,可能需要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扫描方式来获得全面的信息。
7.2 图像处理与分析
图像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滤波去噪以及特征提取等内容。其中,数据预处理主要是对原始信号进行放大、平滑等操作;滤波去噪则是为了去除噪声干扰,提高图像质量;而特征提取则是从处理后的图像中识别出潜在的缺陷区域。在分析阶段,则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是否存在缺陷及其严重程度。
附录A 常见缺陷类型及表现形式
本附录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混凝土缺陷类型及其在相控阵超声成像图上的典型表现。如蜂窝状空隙表现为局部回波幅度明显降低;裂缝则呈现为连续或断续的线状异常区域;钢筋锈蚀会导致周围混凝土出现不同程度的脱粘现象等。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快地定位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修复。
以上就是关于DB31/T 1200-2019《相控阵超声成像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详细解读。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项先进的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