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苜蓿人工草地硒肥施用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苜蓿人工草地的硒肥施用及富硒苜蓿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leniu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Artificial Alfalfa Grass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953—2020 苜蓿人工草地硒肥施用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苜蓿人工草地合理施用硒肥,提高牧草品质。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
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人工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硒肥施用管理。这一规定明确了适用区域和作物种类,确保技术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 术语和定义
- 硒肥:指含有有效硒元素且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肥料。
- 生物富集系数:指植物体内硒含量与土壤中硒含量的比例关系。
这些术语为后续内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有助于准确理解标准内容。
3. 硒肥选择与质量要求
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有机硒肥或无机硒肥产品,且产品需标明有效成分及含量。此外,还应检测硒肥中的重金属含量,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一条款强调了硒肥的质量控制,避免因使用不合格产品导致不良后果。
4. 施用时间和方法
施肥时间宜选在苜蓿生长旺盛期,如分枝期至初花期之间。施肥方式可采用叶面喷施或根部滴灌,具体方法取决于土壤条件和气候状况。例如,在干旱条件下优先考虑叶面喷施以减少水分损失。通过明确施肥时机与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硒肥的利用率。
5. 施用量与频率
每公顷推荐施用硒肥总量不超过500克有效硒,全年最多施用两次。过量施用可能导致植物中毒或其他问题,因此严格控制施用量是保障安全性和效果的关键环节。
6. 效果评估与监测
在施用硒肥后,应对苜蓿草地上硒含量变化进行定期监测,并记录影响因素如降雨量、温度等。通过建立长期跟踪体系,能够及时调整施肥策略,优化管理方案。
以上几点为核心内容解析,其他部分还包括注意事项、培训指导等内容,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技术框架。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