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垦造水田及旱地改造为水田工程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规划与设计、施工要求、质量控制、验收标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垦造水田及旱地改水田工程的建设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Creating Paddy Fields and Converting Dry Land to Paddy Fields in Guizhou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06T 114—2020《垦造水田及旱地改造为水田工程建设规范》是贵州省针对土地整治工程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行政区域内通过土地整治将旱地改造为水田或垦造水田的工程建设项目。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适用对象,确保了标准在特定区域内的有效实施。
二、基本要求
1. 工程建设应遵循保护优先、生态安全的原则。这意味着在进行土地整治时,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农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这强调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整治方案。
三、规划设计
1. 规划设计应包括工程布局、灌溉与排水系统、道路系统等内容。明确这些内容有助于构建完整的农田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2. 灌溉水源的选择应优先利用地表水,其次考虑地下水,并采取节水措施。这样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道路系统的设置应满足农业生产机械作业的需求,同时兼顾农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这不仅提高了农田的机械化水平,也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四、施工管理
1. 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调查,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这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问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定期检查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3. 施工结束后要进行竣工验收,确保所有设施均能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只有经过严格的验收程序,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五、后期管护
1. 工程建成后应建立完善的后期管护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管护经费。良好的后期管护能够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发挥长期效益。
2. 定期巡查维护各项设施,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持其良好状态。这种持续性的维护工作对于保障农田水利设施的功能至关重要。
六、监测评估
1. 对于已完成的垦造水田及旱地改造为水田项目,应当开展长期监测评估工作。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分析项目实施后的实际成效,为今后类似项目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就是对DB5206T 114—2020《垦造水田及旱地改造为水田工程建设规范》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