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超导技术低温传输线的设计原则、结构要求、材料选择、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基于超导技术的低温传输线在电力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
Title: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Cryogenic Transmission Lines in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K51
国际标准分类号:29.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573-2019《超导技术低温传输线设计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为超导技术领域的低温传输线设计提供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指导。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首先明确了“低温传输线”的定义,即用于连接超导设备与制冷系统之间的管道,其主要作用是在低温环境下保持超导体的超导状态。这一定义明确了低温传输线在超导系统中的关键角色,即作为能量传输的桥梁同时确保温度环境的稳定。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强调了可靠性、经济性和可维护性。在可靠性方面,要求低温传输线的设计应能够承受长期运行的压力和温度变化,确保超导设备的正常工作。经济性则体现在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上,应尽量减少成本而不影响性能。可维护性则考虑到了未来可能需要的维修和升级需求。
材料选择
标准中对低温传输线所使用的材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例如,对于金属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抗腐蚀能力。对于绝缘材料,则需具备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和耐低温特性。这些要求确保了低温传输线能够在极端条件下稳定运行。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部分详细规定了低温传输线的几何尺寸、连接方式以及隔热措施。几何尺寸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制造工艺的可行性。连接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密封性和整体强度,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连接技术和紧固件。此外,为了有效隔绝外界热量,设计时还需考虑多层绝热结构的应用。
测试与验收
最后,标准还规定了低温传输线的测试方法和验收标准。测试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压力试验、泄漏检测、热传导率测量等。通过严格的测试程序可以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最终决定是否可以投入使用。
以上是对DB34/T 3573-2019《超导技术低温传输线设计规范》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解读。遵循该标准有助于提高超导技术领域内低温传输线的设计水平,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