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协同工作的总体要求、业务协同、数据协同、技术协同、管理协同以及保障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各级政府部门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协同工作及相关系统的建设与运维。
Title:Internet-based Government Services Collaborative Work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L7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互联网+政务服务”协同工作规范》(DB34/T 3557-2019)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推动政务服务的信息化和规范化。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内各级行政机关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政务服务协同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适用主体为行政机关,同时也限定了适用场景为互联网环境下的政务服务。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协同工作”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政府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的一种新型政务服务模式;“协同工作”则是指不同部门之间通过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共同完成政务服务任务的工作方式。
三、总体要求
1. 统一平台建设:要求建立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
2. 数据资源共享:强调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确保各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互通。
3. 安全保障措施:提出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四、具体规定
1. 服务事项标准化:明确规定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应包含的基本要素如名称、编码、申请材料清单等,并要求按照统一标准编制办事指南。
2. 网上办理流程:详细描述了从受理到办结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操作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在线预约、提交电子申请表单、审核批准等步骤。
3. 监督评价机制:建立了完善的监督评估体系,通过第三方机构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并公开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五、技术支持
要求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上述各项工作的实施,比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
六、培训与宣传
强调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大向社会公众普及相关知识力度,增强民众对于新模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有助于理解其核心内容及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