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香果树培育的术语和定义、苗木繁殖、造林技术和经营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香果树的人工培育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Emmenopterys henry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540-2019香果树培育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香果树的育苗、栽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关于育苗,标准明确指出种子采集应在果实成熟期进行,通常在9月至10月间。采集后需将果实阴干并脱粒,种子应贮存在干燥通风处。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浸种和沙藏催芽。浸种时水温控制在40℃左右,浸泡时间为24小时;沙藏催芽则需要将种子与湿沙混合,保持湿润并在低温条件下存放约60天。
栽植部分强调了适宜的种植季节,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苗木定植密度建议为每公顷2250株至3000株,具体取决于土壤条件和管理水平。栽植穴规格要求长宽深均为80厘米,回填土时要确保根系舒展且不悬空,同时浇足定根水。
抚育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定期除草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幼林阶段,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除草。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适量复合肥,每年施用一次即可。修剪工作主要集中在冬季休眠期,去除枯死枝条和过密枝条,促进树冠通风透光。
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害虫成虫及幼虫,化学药剂仅作为辅助手段,并严格控制用药量和次数,避免环境污染。对于常见的炭疽病等病害,应及时摘除病叶并集中销毁,同时喷洒波尔多液等保护性杀菌剂。
以上内容是对《DB34/T 3540-2019香果树培育技术规程》中关键条款的专业解读,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提高香果树的栽培效果。